如何看氣象
預報雲量.氣溫.蒲福風級.風凍效應.體感溫度.相對濕度.焚風.落山風
雖然大家常說中央氣象局的預報不準,但老蟑對於每次露營的規劃,都還是以氣象局的氣象預報來作為是否如期出發的參考。4年露營下來,老蟑覺得以準確與否的百分比來說實在算是準確了,就看你怎麼解讀每天1次一週天氣(旅遊地區)預報,每天4次的明天天氣預報,跟每天2次的當天天氣預報,以及預警性的低溫特報.強風特報.颱風警報等。
如果你是預計安排超過三個月(季)以後的活動,那最好多少先了解一下台灣本身四季的常態性變化。如此一來,就會先讓心裡有個底,或是多安排個備案。
台灣,天氣和氣候主要受季風影響,夏天吹西南季風,冬天吹東北季風。「太平洋高氣壓」或「太平洋氣團」當季節變暖時,強度、範圍大增,讓台灣與中國大陸吹起溫暖潮溼的西南風與東南風,「西南氣流」或「偏南氣流」的邊緣屬於雲雨地帶,使地面容易下雨且造成季節性暴雨的主因。四季中以春冬的變化較大,夏秋兩季天氣變化較小,不過夏季也有颱風的不確定因素。預測日最低溫會降到10 ℃ 以下,就稱為寒流哦!!
天空雲量的多少以及變動情形,將全天空分為十等,全天空被雲遮蓋的部分就是雲量,我們可以從預報用詞表了解到預報天空狀況的各種名稱及劃分與使用標準。
天空狀況名稱
|
劃分或使用標準
|
晴
|
雲量佔全天空0-4/10
|
多雲
|
雲量佔全天空5/10-8/10
|
陰
|
雲量佔全天空9/10-10/10
|
晴天,多雲,陰天
|
出現時間佔預報有效時間3/4或以上時, 使用單一名稱預報
|
晴時多雲,多雲時晴,多雲時陰,陰時多雲
|
前者出現時間雖未達佔預報有效時間3/4, 但達1/2或以上, 其它時間出現後者之雲量時使用。(出現時間通常較難明確計算, 以前者出現較後者為多時使用)
|
老蟑最愛的就是晴時多雲,你知道為什麼嗎?!一來有景,二來若在夏天高山上也可阻擋強烈的紫外線,不會那麼曬。所以不要忽視這個重要的判讀。
在氣溫方面,高山氣溫比平地低,地球表面之分層根據溫度的垂直分布與變化來劃分,我們RV露營活動的範圍都在對流層內,平均海拔每上升1000m ,約降低攝氏 6.5度。所以知道營地的海拔高度,就可以利用預報的溫度來計算高山上營地的溫度。
例如計畫露營的營地是桃園雪霧鬧的伊萬營地,你可以從GoogleEarth得知營地高度約1400m ,並從中央氣象局取得預報溫度為桃園地區白天溫度29~32度,入夜溫度25~28度。則抓25~32最大溫差來計算,計算營地與平地溫差即為(1400÷1000)X6.5=9.1度,加減後就可以預估營地高低溫為15.9~22.9度,均溫約在19.5度。
但就以這樣計算後的溫度來準備裝備與個人衣著嗎?!我們可能要多考慮一個因素:風。
目前國際通用之風力估計,係以蒲福風級(Beaufort scale)為標準。蒲福氏為英國海軍上將,於 1805年首創風力分級標準。屢經修訂,乃成今日通用之風級。陸上應用之蒲福風級表
蒲福風級
|
風之稱謂
|
一般敘述
|
每秒公尺m/s
|
每時浬kts
|
0
|
無風calm
|
煙直上
|
不足0.3
|
不足1
|
1
|
軟風light air
|
僅煙能表示風向,但不能轉動風標。
|
0.3-1.5
|
1-3
|
2
|
輕風slight breeze
|
人面感覺有風,樹葉搖動,普通之風標轉動。
|
1.6-3.3
|
4-7
|
3
|
微風gentle breeze
|
樹葉及小枝搖動不息,旌旗飄展。
|
3.4-5.4
|
8-12
|
4
|
和風moderate breeze
|
塵土及碎紙被風吹揚,樹之分枝搖動。
|
5.5-7.9
|
13-16
|
5
|
清風fresh breeze
|
有葉之小樹開始搖擺。
|
8.0-10.7
|
17-21
|
6
|
強風strong breeze
|
樹之木枝搖動,電線發出呼呼嘯聲,張傘困難。
|
10.8-13.8
|
22-27
|
7
|
疾風near gale
|
全樹搖動,逆風行走感困難。
|
13.9-17.1
|
28-33
|
8
|
大風gale
|
小樹枝被吹折,步行不能前進。
|
17.2-20.7
|
34-40
|
9
|
烈風strong gale
|
建築物有損壞,煙囪被吹倒。
|
20.8-24.4
|
41-47
|
10
|
狂風storm
|
樹被風拔起,建築物有相當破壞。
|
24.5-28.4
|
48-55
|
11
|
暴風violent storm
|
極少見,如出現必有重大災害。
|
28.5-32.6
|
56-63
|
12
|
颶風hurricane
|
-
|
32.7-36.9
|
64-71
|
這個蒲福風級表可以讓你對應氣象預報中的風級,尤其是預計搭建天幕的朋友更要留心,避免把裝備當風箏放。經驗上預報超過3級風玩天幕就要先有心理準備,因為山裡的風因為山風與谷風的運行會更詭譎多變一些。
回到前面討論高山營地溫度預測的部分,要再加上風的影響。因為人體對冷暖的感覺,除了看身處位置的氣溫,還會受很多因素影響,風大會令皮膚水分加速蒸發,帶走更多身體熱量,令人體感受到的溫度,比客觀氣溫更低,這種現象稱為「風寒效應」,引致溫度計的讀數有些時候可與人們對冷暖的感覺有明顯的分別。
假設寒流來襲攝氏10度為例,如果外面無風,體感溫度自然也是攝氏10度,但是如果風速有每小時20公里 (3-4級風),體感溫度會下降6度到4度而已。
風凍效應表
| |||||
風速(公里/小時)
|
8
|
21
|
34
|
47
|
60
|
10
|
8.4
|
3.3
|
0.6
|
-0.6
|
-1.5
|
0
|
-2.3
|
-9.6
|
-13.5
|
-15.2
|
-16.5
|
-10
|
-13
|
-22.5
|
-27.7
|
-29.8
|
-31.5
|
-20
|
-23.7
|
-35.6
|
-41.8
|
-44.4
|
-46.5
|
-30
|
-34.4
|
-48.3
|
-55.8
|
-60
|
-61.5
|
-40
|
-45
|
-61.2
|
-70
|
-73.6
|
-76.5
|
-50
|
-55.8
|
-74
|
-84
|
-88
|
-91.5
|
-60
|
-66.5
|
-87
|
-98
|
-102.8
|
-106.5
|
-70
|
-77.2
|
-99.8
|
-112.2
|
-117.4
|
-121.5
|
-80
|
-88
|
-112.8
|
-126.3
|
-132
|
-136.5
|
-90
|
-98.6
|
-125.7
|
-140.4
|
-146.5
|
-151.5
|
※註1:框內皆屬攝氏(℃)
※註2:危險,裸露的肢體在1小時內結凍
※註3:中度危險,裸露的肢體在1分鐘內結凍
※註4:高度危險,裸露的肢體在半分鐘內結凍
※註5:極度危險,裸露的肢體在數秒內結凍
|
體感溫度不只受風速左右,大熱天時,若是濕度也升高,熱天會令人感覺更加熱,因為濕氣令汗水更加難蒸發。有時熱浪侵襲之所以如此難熬,甚至有人喪命,就是因為當地濕度高,令熱浪威力比溫度計顯示的高得多。於溫度高、相對濕度大時,風速很小時,人們就會產生悶熱難熬的感覺,體弱者甚至會出現中暑現象。
空氣能容納水氣量之多寡與溫度有密切關係,同樣體積之若溫度增加11℃ ,空氣中能容納水氣之能力約可增加一倍。一般表示空氣中水氣含量之方法:相對濕度:即空氣中實際含有之水氣量與相同溫度下可含最大水氣量之百分比。空氣在完全飽和狀態時相對濕度為100%;如空氣中所含水氣量僅為當時溫度下所含最大水氣量之一半時,則相對濕度為 50%。對人體而言,空氣之相對濕度在 40~60%間時,令人最感舒適。空氣溫度愈高,能容納之水氣愈多。反之若空氣中水氣含量不變,當其溫度降低濕度就會增加。
所以簡單講,如果你在露營前看到預測風級到3或3以上,麻煩你多準備一件防風的衣物並加強個人裝備以利夜間於帳外活動。
說到風一定要提一下,屏東(墾丁)一帶的落山風,是很多有經驗的露營客會避開的強風。在冬季,當東北季風盛行的時候,位於台灣南部的屏東枋山、楓港至恆春一帶,常出現持續性的異常強風。從台灣的地形來看,中央山脈由北向南延伸至恆春半島,到了枋山以南地勢低降,平均高度多在1000公尺 以下。由於東風層深厚,不受地形阻擋,可越過中央山脈南端,沿著山谷西側坡度下衝,在枋山、楓港至恆春一帶造成強勁的下坡風,當地居民稱此種風為落山風。
在花東露營時也有可能遇到的焚風是怎樣?! 焚風為一種出現在山脈背風面之乾熱風。焚風發生的原因係因與山脈走向垂直之氣流,受到高山阻擋,被迫抬升而冷卻( 空氣每上升100公尺 氣溫約下降攝氏 0.65度),空氣中的水氣因而在迎風面上空凝結成雲降雨,待氣流翻越過山嶺,在背風面下降時,已變成乾燥空氣,此時因空氣被壓縮而增溫( 每下降100公尺 氣溫就上升攝氏1度 ) ,當其降至地面時,溫度比原地面的空氣溫度高許多,形成一股乾熱風稱為焚風。根據上述原因,當有颱風或低氣壓在台灣北部通過,吹強勁之西風時,常在台東一帶發生焚風。
台灣露營區多在山區,就來聊一下谷風與山風吧!白晝時,在山坡地區由於受太陽照射溫度較高,空氣膨脹,氣壓降低,因此空氣由山谷沿山坡爬昇,而產生[谷風],日落前後完全停止;到晚上,山坡地帶因地勢較高,散熱較快,於是氣溫迅速降低,冷空氣自山頂沿山坡下降,流入谷內,形成[山風]。白天谷風輸送水氣上昇到山頂,往往可凝結成雲,就是常見的山頂雲或旗雲。山風之風速較強,當其沿山坡下降積聚山谷內,使谷內水氣凝結,因此山谷內或盆地內,在日出前常生雲霧。這些景象其實常常發生,也可以跟孩子聊聊,最好的機會教育。
「豪雨特報」「大雨特報」天氣最常在5、6月的梅雨季節時發生;或者在春秋雨季的鋒面及夏季偏南氣流強盛時,產生對流性大雨或豪雨。颱風來襲,引進強勁的西南氣流,也是大雨或豪雨的成因之一。氣團雷雨又稱熱雷雨,常發生在夏季午後2、3點鐘的時候,主要是因為熱力作用產生的。台灣的夏天是在熱帶海洋性氣團控制之下,白天由於日射使局部地區空氣發生對流性不穩定現象。
降雨機率預報是指各預報區未來36小時內的3個時段(每12小時為1時段)出現0.1 毫米 或以上的降雨機會,要注意預報中是不考慮降雨時間與面積的。例如預報台北市降雨機率70 %,就是指有7成的機會在台北出現降雨。目前中央氣象局於每日清晨4時30分及下午4時30分對外發布各地之降雨機率。老蟑習慣上,30~40 %的降雨機率,基本上都是當作0%的!哈!!
預報降雨使用名稱及變化描述用詞
|
各降雨名稱及變化描述用詞意義
| |
降雨型態
|
雨
|
從層狀雲降落, 降雨強度均勻緩和之連續或間歇性降雨
|
陣雨
|
從對流雲降落, 降雨強度變化大, 忽強忽弱時而停止之降雨
| |
雷陣雨
|
伴有雷電發生之陣雨
| |
持續時間
|
短暫 有 (或不提)
|
預報有效時間內降雨累積時間佔1/4或以下時用短暫, 如陰短暫陣雨; 如超過1/4時間則用有或不用, 如陰有陣雨
|
_END_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